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轉化使人們得以成為更深刻、更完整的自己,
將與生俱來的自性,實現至最大可能。
未來是在過去和現在的子宮裡所孕育而來的。
榮格認為,人的一生有兩個主要時期:人生上半場(兒童到青春期),以及人生下半場(中年期)。最有意義的轉化就發生在中年階段,這也是「自性」(the self)追尋的開端。
在本書中,史丹博士首先以一則蛻變的夢境,以及詩人里爾克以創造力療癒靈魂的故事,介紹轉化的意義。他並以威廉.梅隆到海地行醫的故事,詳述轉化意象的召喚。接著,他以《哲學家的玫瑰園》系列圖像,闡述在親密關係中的轉化歷程。最後,他以三位極具創造力的人物:林布蘭、畢卡索、榮格,作為生命轉化的例證,說明個體意識全面開展的成熟能量,以及它如何指引出一個人後半生的天命。
史丹和榮格一樣,將蝴蝶視為人類成年期心理轉化的最佳隱喻。當毛毛蟲繭化成蛹,牠就進入靈魂的黑夜。當牠通過嚴苛的考驗,從宛若墓石般的禁錮中脫繭而出,牠將縈繞於花叢之上,追隨著直覺與空氣的流動,展開雙翼,發覺牠飛舞的天賦,成為真正的自己。
經歷了轉化之旅,新的靈魂意識誕生,蘊含著新的價值觀與方向,人開始朝向內在的靈性本質,活出最深層渴望的自己。
本書特色
以榮格論述為全書主軸,輔以詩人(里爾克)、畫家(林布蘭和畢卡索)的生命故事,描述所謂的中年危機,如何可以是轉機,而成為一個人一輩子最有意義的生命階段。
作者簡介
莫瑞.史丹(Murray Stein, Ph.D.)
史丹博士專長於靈性與心理治療、榮格心理分析治療的方法及個體化歷程。1943年出生於加拿大,耶魯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先後取得耶魯大學神學院神學碩士及芝加哥大學宗教與心理研究博士學位,後於瑞士榮格學院完成榮格分析師訓練。1976到2003年,史丹博士一直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培訓分析師,1980至1985年同時也是芝加哥榮格學院的董事及校長。1989年加入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的行政委員會並擔任名譽祕書,並於2001至2004年出任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理事長。目前居住於瑞士,負責瑞士分析心理學院。史丹博士的著作相當豐富,其中《榮格心靈地圖》一直是華文世界研讀榮格心理學重要的入門書籍之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2584
- 叢書系列:
- 規格:精裝 / 256頁 / 32k / 13 x 19 x 3.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我沿著馬路走著,心情沮喪。突然,被一塊墓碑絆倒。我往下看,自己的名字就刻在墓碑上。一開始我很震驚,接下來卻感到一種奇怪的放鬆。我發現自己正努力將屍體弄出棺材,卻又明白我自己就是這具屍體。我努力著,卻愈來愈難保持我自己的完整,因為沒有留下什麼東西來維持身體的完整。
我穿進棺材的底層,進到又黑又長的隧道。我繼續走,直到一扇很低很小的門前。我敲敲門。一個非常非常老的男人出現,並且說:「啊你終於來了!」(我注意到他拿著一根拐杖,拐杖上面有兩條面面相對的蛇環繞著)他安靜,但意志堅定的,埃及亞麻布他一碼一碼的拿出來,把我從頭到腳包裹進亞麻布裡,讓我看起來像是個木乃伊。然後將我頭下腳上的倒吊在矮矮天花板上諸多鉤子中的一個,並對我說:「你必須做個病人,這會花掉你很長的時間。」
繭裡面很暗,看不見任何發生中的事情。一開始我的骨頭還能保持完整,但是慢慢的,我感到它們逐漸散開,最後一切都化為液體狀態。我知道這位很老很老的男人將一條蛇放在頂端而另一條蛇放在底部。兩條蛇分別從頂端游動到底部和從底部游動到頂端,周而復始,構成了一個「8」字型的圖案。
在這同時,我看到老男人坐在窗戶邊,往外看著季節的遞變。我看到冬天來了又走,然後是春天,夏天,秋天,然後冬天又來了。許許多多的季節經過,在這房間裡面只有和兩條蛇一起包在繭當中的我,那個老男人,還有向季節敞開的窗子。
終於老男人把繭拆開。那裡有一隻溼淋淋的蝴蝶,我問:「牠很大還是很小呢?」
「既大也小,」他回答,「現在我們得換到陽光充足的房間好把你身體烘乾。」
我們走到一個大房間,房間的天花板頂端挖開了一個圓形的洞。我躺在圓形的洞底下的光當中把自己曬乾,老男人一直目睹著整個過程。他告訴我不要去想過去,也不要去想未來:「就是在那裡,靜止不動」。
最後他帶我到那扇門前,說:「當你離開時,你可以選往任何方向去走,但是你只能活在這中央。」
現在這隻蝴蝶已經高飛上天。然後牠降落到地面,來到泥巴路上。逐漸的,蝴蝶顯露出女人的頭和身體來,然後蝴蝶被吸收掉,現在我能感覺到牠就在我的胸口。
在這個夢中依序展開的意象以及中心的隱喻—「蝴蝶的蛻變」(metamorphosis),是我在本章所要探討的主題。這是一個轉化(transformation)的時代,它會延伸一段很長的時間,為期超過許多年甚至十年以上,在這期間人們會發現他們自己活在一種中間狀態(limbo)裡,我稱之為「過渡狀態」。在這段時間裡,個人世界最根本的基礎進行著重新的建構,這樣的轉化是會改變生命的。它是對於人生態度、行為及意義感進行大規模的重新架構。這情形通常是因為與特有的轉化意象相遇的經驗而引發,例如,宗教的象徵、夢、一個印象深刻的人、一次積極想像;或是因為生命中的重大創傷所引發,例如離婚、子女的死亡、喪親或者失去所愛的人。這個過程會歷時數月甚至於數年才能完成。當發生這樣的經歷時,就蛻變或者轉化的角度而論,可以想成經歷著(meta-, trans-)從一個形式(morph-, forma)改變成另外一個形式的過程。有時候這樣的改變及態度的變化,當一切正在發生的時候,是很微妙而難以捉摸的,當事人如果知道什麼正在發生,是會承受到很大的壓力。到了最後,這樣的改變將是持久且深邃的。
人的一生會不斷地有重大的改變和發展,這樣的說法對現代人來說是老生常談。我們把人的一生當中擁有這些生命階段(stages of life)、生活危機(life crises),以及發展階段(developmental phases)視為理所當然。雖然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但這些詞彙已經是現代人的口頭用語,甚至有點陳腔濫調了。二十世紀的心理學對人們的這種理解方式有很大的貢獻。數以百計的研究用以探討和描述從嬰兒期早期開始,一直到青少年、成人以至老年期階段的心理發展。現在已經存在很多種不同的解釋方式,可以勾勒出人類在情緒、認知、道德及靈性等向度的發展輪廓。現在,一般認為人的心理生活是永無止境的改變與發展。………..
女追男隔層紗,男追女隔房隔車隔她媽! ... 這是一個段子,卻也是一個事實。很多情侶之間跨過了千難萬險,衝破了重重阻礙,本來要結婚的,後來女孩她媽的種種要求,最終導致兩人分手了。 情侶之間最大的障礙不是困難,而是丈母娘。中國有一個著名的翻譯家,他叫做楊憲益,他和他的妻子兩人翻譯了《紅樓夢》、《儒林外史》等中國名著,讓外國人了解到中國文化的魅力,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然而這樣一位偉大的翻譯家,他在結婚的時候,同樣遇到了丈夫娘的阻礙,並且還得到了丈夫娘的詛咒。 ... 戴乃迭是一個英國女孩,出生於一個傳教士家庭,她在上牛津大學的時候,認識了楊憲益,兩人一見如故,心生愛意。 戴乃迭畢業之後,回到家中對母親說她要嫁給一個中國人。母親聽到之後大怒不止,反對這門親事,可是戴乃迭執意要嫁給楊憲益。 母親沒有辦法,只能咒罵戴乃迭,她說:「你們結婚後,孩子一定自殺而死!」這話真像是親媽說的!戴乃迭沒有因為母親的咒罵就離開了楊憲益,兩人反而更加的恩愛。 ... 楊憲益將戴乃迭帶回家中之後,同樣遭到了家人的反對,家人反對楊憲益娶一個外國人。當時他們的思想比較保守,因此不願意接受外國人。 可是楊憲益不在乎,他執意要和戴乃迭在一起。兩人面對的困難越多,越能證明兩人是真愛!1940年,楊憲益和戴乃迭舉辦婚禮,兩人結婚了。 婚後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從事翻譯工作,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其他語言,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 楊憲益和戴乃迭之間的愛情一直持續到生離死別,晚年的戴乃迭患上了老年癡呆,楊憲益每天都照顧她,不離不棄,生死相依,楊憲益對戴乃迭說:「鮮花搬進屋子裡是讓我來養的,女人娶進家門是讓我來愛的!」 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感天動地,催淚欲下,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楊憲益和戴乃迭不僅是工作上伴侶,更是精神上的伴侶,他們活成了愛情的模樣! ...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讚、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P54eQD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63679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霧峰注意力不集中中醫推薦潭子頭部發麻看什麼科北屯耳鳴看什麼科
潭子倦怠、疲勞看什麼科 台中手抖看什麼科 負責任會傾聽需求的中醫診所北屯肌肉疼痛治療中醫 太平區淺眠或多夢改善中醫診所 看診認真的中醫診所西屯失眠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太平區口乾、口渴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中醫診所西屯頭部發麻中醫推薦 神岡頭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把脈超神的中醫診所

留言列表

